学史·明理|音乐家党员故事(三)聂耳

发布日期:2021-05-21 浏览量:1

 

人物简介

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1912年2月,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到上海,参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聂耳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 

名字由来:聂守信年轻的时候,对音乐特别敏感。大家都说,只要能从耳朵进去的,都能从他嘴里唱出来。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一次联欢会上,聂守信不但能表演舞蹈,模仿各种人说话,而且还能让两只耳朵一前一后地动,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大伙儿都被逗得大笑起来。总经理给聂守信送礼物,并称他为“聂耳博士”。聂守信笑着对大家说:“你们硬要把一只耳朵送我,也好,四只耳朵(“聂”的繁体字“聶”)连成一串,不像一个炮弹吗?”从此,聂守信改名为聂耳。

创作经历

聂耳在北平时穷得买不起棉衣,却在秋末深入到贫民区天桥等地,用有限的几个钱来收集北方民间音乐素材,并在“充满了工人们、车夫、流氓无产阶级的汗臭”环境中聆听卖嗓子、卖武功的吼声,从中知道了他们“生命的挣扎”的心曲;他在上海一年的苦苦积攒,才买到一把梦寐以求的廉价小提琴。在上海,他经常踏着晨霜夜路体验女工上班的辛苦,从而创作出《新的女性》。聂耳还与小报童交上了朋友,天天问寒问暖,那首著名的《卖报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吟诵出来的。 

聂耳没有像样的创作条件,到上海一年后经过苦苦积攒,才买到一把多年梦寐以求的廉价小提琴。他居住的斗室冬冷夏热,到北京一次连续登台演出四天仅得6元钱报酬。这不仅使他从心底更憎恨资本家老板剥削的冷酷,其作品也不断呼喊出人民要求解放的心声。 

代表作品

Ø《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根据田汉歌词创作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在1949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2019年6月,《义勇军进行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创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寇侵占东北后又把铁蹄伸向华北,国内的反动腐朽势力却仍沉溺于纸醉金迷中。社会上充斥着“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爱你”一类萎靡丧志的淫歌艳曲。共产党员作家田汉找到聂耳,认为如此“唱靡靡之音,长此下去,人们会成为亡国奴”。二人就此议定,要创作一首歌,来战胜“桃花江是美人窝”。二人研究了《国际歌》、《马赛曲》和《船夫曲》,认为很有气势,可以借鉴。1935年初,田汉改编了电影《风云儿女》,并写了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于发现国民党特务已来追捕,他仓促间在一张小小的香烟包装纸上写下歌词,就被抓进监狱。夏衍拿到田汉留下的剧本,在里面发现了那张写着歌词的香烟衬纸。不久,聂耳来找夏衍,听说此事后,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聂耳根据同田汉一起提出的构想,带着满腔激愤,只用两天时间便谱写了初稿,随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在那里,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热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军国主义分子大肆鼓噪“扩大在支那利益”,并磨刀霍霍。聂耳由此更激发了创作灵感,迅速将歌曲定稿寄回国,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壮。 

国歌历程:

1935年,随着《风云儿女》的热映,《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流行极广的抗战歌曲。在当时,全国各地民众在集会游行时会齐声高唱;国内大多军队将此作为鼓舞士气的战歌;在二战结束之际,《义勇军进行曲》还被选入反法西斯盟军胜利凯旋曲目......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规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歌,总会在耳畔响起——当奥运健儿们登上冠军领奖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当中国公民被困战乱之地,军人们远跨重洋迎接同胞回家时;当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少年们流露出坚定的目光时......这歌声带给我们骄傲、给予我们力量、激励我们奋进。 

Ø其他作品

1932年:《进行曲》(口琴曲)《圆舞曲》 《天伦之爱》(歌舞曲)

1933年:《开矿歌》《饥寒交迫之歌》《卖报歌》

1934年:《走出摄影场》《一个女明星》《翠湖春晓》《雪花飞》《金蛇狂舞》《昭君和番》《卖报之声》《打砖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飞花歌》

1935年:《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小工人》《伤兵歌》《白雪歌》《采茶歌》《茶山情歌》

……

成就贡献

v创造出音乐史上的多个第一

第一个

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革命者

第一个 

为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劳苦大众写歌并在歌曲中创造了 

中国无产阶级形象的作曲家 

第一个

用电影音乐唤起民众用筑起血肉长城的电影音乐家和用群众歌曲的形式传达 

革命理想的作曲家 

第一个

用艺术歌曲的形式塑造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 

第一个

用儿童歌曲的形式呼唤新中国的作曲家 

视频素材

 

扫码观看:《聂耳》

人物评价

黎锦晖有《悼聂耳先生》长诗,其中说:“你是多么倜傥,胸怀多么洒脱!品性多么温良!心思多么敏活!行为多么豪爽!” 

郭沫若在聂耳去世后称其为“人民音乐家”,“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又是革命者” 

凤凰网发表文章称:“从云南走到全国、走向世界的人民音乐家聂耳,是我国新音乐的先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青乐运动的杰出代表,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面光辉的旗帜。” 

2009年,被中国政府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09年,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张晖发表文章称其“是第一个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光辉形象的作曲家,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2012年,纪念聂耳诞辰百年图片展上评价聂耳是“勤奋努力、向往光明与进步的热血青年”,称“聂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012年,第五期《文史参考》雷蕾刊发文章称聂耳为“国之歌者”。 

后世纪念

Ø聂耳墓

1954年,中共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重修聂耳墓地,请郭沫若题写墓碑和墓志铭。郭沫若题“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碑和墓志铭: 

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声鼙鼓也。其所谱《义勇军进行曲》,已被选为代用国歌,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严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聂耳呼,巍巍然,其与国族并寿,而永垂不朽呼!聂耳同志,中国共产党党员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于风光明媚之昆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于日本鹄沼之海滨,享年仅二十有四。不幸而死于敌国,为憾无极。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犹未能明焉! 

Ø聂耳公园

聂耳公园位于玉溪市南门街南端,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1985年6月兴建,1987年7月竣工,是以纪念人民音乐家聂耳为主,兼容文化、休息、娱乐的综合性公园。园内分为纪念区、游乐区、文化活动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游乐区、花卉生产观赏区和公园管理区。 

聂耳铜像是纪念区的主体,铜像坐南朝北,采用锡青铜料铸成,高2.4米,重1.8吨,铜像基座建在高出周围约2.25米的平台上。聂耳铜像身体前倾,表情庄严,风衣飘舞,双臂高举,呈打拍姿势,站立在墨玉石的基座上,仿佛正在指挥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Ø聂耳文化广场

聂耳文化广场落于云南省玉溪市城区,由一湖、两线、一桥、四区组成,为纪念伟大人民音乐家国歌作曲人聂耳建立。广场山顶立有聂耳演奏小提琴的铜像,铜像下面立有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笔题写的聂耳音乐广场六个大字,从高空俯视,广场主体设计犹如一把巨大的小提琴镶嵌在大地上,景象壮观极致,秀丽无比。 

 

心得感悟

聂耳短暂的一生却不平凡,简单的音符承载了最浓烈的爱国热情。作为当代大学生,担当着为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的责任。我们生逢其时,是新时代的国之歌者,更要铭记历史,把握当下。立足本职、努力学习、天天向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平凡的人生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用实际行动赢得老师的认可、家长的认可、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国家贡献力量,抒写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学生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