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明理|音乐家党员故事(十四)卢肃

发布日期:2021-06-02 浏览量:0

人物简介:

卢肃(1917--2004),原名卢方平,作曲家。1971年生于江苏徐州一个中医世家。他自幼受家乡民间音乐与天主教音乐影响,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读书期间,接连发生日军侵华的“九·一八”、“八·一三”事件,对他心灵震动极大,因而他投身于反日的爱国学生运动,寻找抗日救国的道路。1937年进抗敌剧社,1938年进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任教。同年赴晋察冀边区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解放后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歌剧团团长、中央实验歌剧院院长、沈阳音乐学院代理院长等职。      

个人生平:

因家庭环境的影响及国难当头,卢肃在学校里就向着共产党,抗战爆发,不到20岁的卢肃就开始写墙报、作宣传,非常积极。他青年时代就从事救亡音乐活动,后为了参加革命,有着强烈爱国心的热血男儿——卢肃,于1938年10月到达他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卢肃趁着西去慰问演出的机会,几经辗转来到了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并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卢肃在鲁艺时是学生课代表,后来一边学音乐,一边学理论。同年,他还参加了北平学生移动剧团。      

1939年春,卢肃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鲁艺没有多久就提升为教员,他第一个曲子就叫《古道行军》,此外他还创作了多部大合唱作品,如《平原大合唱》、《生产大合唱》、《春耕大合唱》等等。同年赴晋察冀边区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      

1942年至西北战地服务团,作《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      

1944年回延安鲁艺任教。      

1949年后历任中央歌剧院院长等职。      

新中国刚刚建立,卢肃便参与了筹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并于1950年元旦出任该院歌剧团第一任团长。      

1952年后,他一方面担任中央歌剧歌舞院的团长,一方面从事歌剧创作,为建设中国歌剧、舞剧事业,用尽了大量心血。      

1964年卢肃被调往辽宁,委任为沈阳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又回到了阔别十余载的音乐教育岗位。      

1976年,他被调往辽宁省文化局,任局长,兼省音协主席。      

1981年5月又调任北京市文化局领导岗位,并主管首都音乐界的工作直至离休。      

创作经历:

1939年春天,卢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穿过敌人封锁线,去晋察冀边区开展工作,历尽艰险,于7月份到达目的地,并分别担任华北文艺学院文学系和音乐系的老师,培养出一批战时文艺人才。卢肃在晋察冀发挥作曲家的特长,创作了《华北人民进行曲》、《五一纪念歌》、《平原大合唱》等一批充满革命激情的战歌。他与牧虹密切合作,为小歌剧《除夕》、《我爱八路军》、《团结就是力量》谱曲。《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曲,是同名歌剧《团结就是力量》的幕终曲,一经唱出,以高昂激越的旋律和雄壮浑厚的气势,唤起了千百万人民战斗的渴望,唱遍全国,以至在后来的反饥饿反内战时期,都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1996年冬,卢肃总结他的经验说:“1943的深入生活则大大不同了,我兼任了区政府的民政助理,我参与了区委和支部的秘密会议,深入到大山的地下涌动的热流核心。我觉得对当前的阶级斗争与民族战争的关系有了切实的理解了。要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包括团结地主抗日,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要自己解放自己,团结就是力量,这大约就是在滹沱河边一个农村的打麦场上演过,而它的幕终曲唱遍了全中国。”      

1948年,卢肃去了东北,后被任命为辽宁省文化局局长。1979年调北京,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音协常务理事、北京市音协主席等职。      

1981年离休,离休后,卢肃仍孜孜不倦,在音乐园地里辛勤耕耘。他撰写了50万字的《乐风与国情》理论专著;参与了北京十大《集成》的编审和艺术把关,对首都的文化建设默默做出很大贡献。      

1983年7月22日至23日召开了北京市音乐家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音乐家协会北京分会宣告成立,通过了协会章程,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作曲家卢肃当选为主席。      

2001年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2004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      

代表作品:

歌曲:

《华北人民进行曲》、《平原大合唱》、《枪口对外》、《子弟兵之歌》、《古炮台抒情》、《雪》等。      

《庄稼汉走集体道路》

《雪》

《古炮台抒情》

歌剧:

小歌剧《除夕》,《我爱八路军》等。      

独幕歌剧《团结就是力量》等。      

其中歌剧幕终曲《团结就是力量》,作于1943年。受到热烈欢迎并传遍全国。其旋律雄壮有力,成为一支人民大众反法西斯的战歌。      

扫码观看:《团结就是力量》      

作品特点:

在卢肃的一生中,共作歌曲数百首,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也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卢肃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等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卢肃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卢肃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延安的旧址  

在卢肃的歌曲创作中抒情性的独唱歌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大多是为舞台剧和电影所作的插曲。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特定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或倾诉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以及抒发投入斗争的热切情感。为了表现广阔的现实生活和使歌曲更具有民族特色,卢肃还探索创造了一些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歌曲样式。其中有将抒情性与战斗性两者不同的表现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歌曲,还有将民间说唱音乐与战斗性的群众歌曲音调相结合的叙事性歌曲。      

他很善于发掘歌词语言的韵律美,在表现主题形象的前提下予以音乐性的发挥。他也很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歌曲演唱形式,如独唱、齐唱、领唱、合唱和有说有唱等,特别是在群众歌曲中广泛运用轮唱和二部合唱的形式,在当时的抗战歌咏中具有创新的意义,并具有广泛的影响。卢肃在音乐创作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开创了表现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并具有民族特点的大合唱创作。所作大合唱,在题材、内容的现实性和表现形式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是相同的,但又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以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处理,而使各个作品具有不同特色。      

卢肃毕生致力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新音乐,他的创作是建立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基础上的。他一方面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亲身探索民族新音乐的道路,另一方面展开全面的理论研究,探讨中国民间音乐的种种特点。他认为不论是音乐的民族形式问题,还是大众化问题,都应以发展中国的工农音乐为基本出发点。他通过实际调查采录和研究,初步归纳了中国民歌具有现实性、形象化、地方性等特点,并认为在音乐创作中吸取民间音乐的因素,能够更真实更生动地反映人民的生活和大众的语言,创造出更丰富的最具有民族性、同时也是最具有国际性的音乐作品。 

1943年街头歌剧《团结就是力量》剧照  

个人评价:

综上,可以说,卢肃先生一生鞠躬尽瘁、因材施教,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音乐教学等多个领域辛勤耕耘,不仅创作了许多经典,有影响力的音乐作品,而且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可以说,他用自己近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为我国音乐教育及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在拓展新中国歌剧事业的征途上,无可厚非的留有他的一行足迹。      

在创作领域,他以澎湃的激昂,鲜明的民族特色,写出了震惊中外乐坛的音乐,是人民敬爱的音乐家。他把音乐家的创作同民族的、人民的命运和愿望密切结合起来,他的作品引用了不少民族音乐和民歌的素材,增强了民族风格,让老百姓听懂,即使到今天也依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很多作品成为不朽的名作。      

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大部分体现出中国民族的灵魂,他的民族音乐观贯穿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他的主要作品对发展中国革命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之无愧地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