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共产党西安音乐学院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学校特别推出“喜迎党代会、奋进新征程”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我校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育人新成效、办学新成绩,进一步激励全体师生勇担新的教育和文化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在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有特色音乐学院宏伟征途上继续谱写新的时代华章。

搭好党和教职工桥梁 共谱西音新时代华章
——工会篇
我校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校工会在校党委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工会“维护、建设、参与、教育”职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组织动员教职工群众 紧密围绕校党委的中心任务踔厉奋斗
增强引领力。校工会始终坚持 “围绕中心才能找准方向,服务大局才能体现价值”,坚持组织动员教职工群众,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把职工群众更加紧密团结在校党委的周围。通过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座谈会,举办校工会干部培训班、研读班,先后召开七次校工会委员会全体会议等,深入研究工会工作与校党委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和落脚点。通过组织校工会委员会赴各分工会走访调研、落实教职工提案征集制度和教职工申诉制度等,预防化解一线教职工重点关注和急难愁盼问题。

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合影
增强组织力。2020年11月,我校召开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三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现已形成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教职工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和福利委员会5个专门工作委员会,15个二级分会,630余名会员的组织结构,并完成工会基层分会换届工作。加强工会制度建设,通过制定、修订、汇编形成以十三项规章制度为主的西音工会制度体系,完成我校工会工作制度体系化建设。十三届工会委员会陆续召开七次全体会议,校工会定期召开例会,形成覆盖面广、代表性强、响应性快、时效性高的组织结构。


增强服务力。近年来,在普惠福利方面,在校党委大力支持下将职工福利费从人均500元提升到人均1500元,教职工的生日蛋糕券也从50元提升到300元,广大教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为增强。在职工关爱方面,坚持开展职工福利、健康体检、文体活动等,举办教职工荣休仪式,建成温馨职工之家。在特殊关爱方面,持续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困难帮扶等慰问等,为困难职工发放补助金,看望生病住院、家有丧事的教职工并送慰问金。在女职工关爱方面,建设建成母婴室,发放节日慰问、职工生育慰问品,举办塑美讲座、插花培训、瑜珈培训、健康知识讲座等女工活动。

送温暖活动

送清凉活动

插花班

母婴室内

母婴室外
团结引领教职工群众 用劳动之美书写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
弘扬劳模精神。校工会充分发挥我校专业所长,在省工会系统发出西音职工“强音”。“胡倩如钢琴工艺与研发创新工作室”、“刘宽忍埙笛教育研究与发展创新”、“李村汉唐古乐器创研复现工作室” 获批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赵海花、周媛获“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称号,“新红歌创编工作室”获“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
展示教工风采。配合校党委“我讲我的立德树人故事”,打造“强国学子谈强国”品牌活动;开展教职工职业素质互动体验培训,教职工健步走活动,教职工篮球比赛、跳绳比赛;组织书法爱好者春节前开展写春联送春联;与兴善社区联合举办文艺惠民演出等展现我校教职工风采的特色活动。

文艺惠民演出
丰富职工精神。参与开展新入职教职工培训、举办教职工趣味运动会、组织未婚单身青年教职工参加校外联谊活动;还积极组队多次参加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工会组织的乒乓球、羽毛球等各项赛事活动并取得良好成绩。

2023趣味运动会
勇担重任发挥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见实效
统筹部署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时期,学校于2017年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在校工会设立扶贫办公室,负责结对帮扶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统一组织和具体实施。数年来按照“因地制宜、统筹结合,分类指导、精准帮扶”总体思路,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工会牵头组织,基层部门统筹,三地扶贫联动,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框架,采取“健全精准帮扶机制、开展互帮互学精准结对、实施精准教育全员培训、拓展文化建设精准覆盖、推进产业扶贫精准升级”五个精准帮扶措施,定期召开专项扶贫会议,全面落实扶贫工作。2021年9月,学校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西安音乐学院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与宁强县政府签定《“双百工程”共建协议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2023年7月赴宁强开展暑期乡村振兴工作
锚定基层下沉一线。校工会充分履行自身职能,坚决贯彻上级指示要求,及时向学校党政领导汇报工作进展,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校领导坚持每年深入一线调研指导,问需对接。校工会组织协调校内各个部门合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历任扶贫干部常年驻扎一线,落实各项帮扶的落地与跟进。
以终为始方得始终。近年来,西安音乐学院紧紧围绕中、省扶贫工作文件精神,着眼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结合宁强、镇巴、旬邑三地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创新扶贫工作思路,把扶志和扶智有效衔接,在宁强组建“西音少儿合唱团”、在镇巴打造“中国最北苗乡”、为旬邑培养唢呐传承人,邀请三地小学生来校和西安市的小学生们同台交流演出增长见识,受到三地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热情欢迎,以及社会广泛好评,给地方文化长久发展储备了人才。率先在陕西高校实施消费扶贫策略,积极采购宁强、镇巴两地农特产品,对助力贫困户脱贫起到了有力促进作用。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支持产业发展,所帮扶的宁强县巨亭镇流溪沟村“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入选国务院扶贫典型案例,九三学社中央作为第三方两次到村监测评估,给流溪沟村带来了1000多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极大地改善了该村的面貌,在2019年实现了成功摘帽脱贫,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2021年至今,先后投资20余万元,在流溪沟村建立中药材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村民致富增收。2017年至今,我校先后派遣专业教师100余人,对宁强全县500余人次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专业培训。在2022年度省级单位定点帮扶和驻村帮扶工作个人考核工作中,我校被评定为省级定点帮扶工作的最高等次——“好”等次,驻村干部张达炜被评定为省派工作队员“优秀”等次,这是我校连续第三次获此省级殊荣。

2023年7月召开流溪沟村院坝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