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鲁日融、张巨荣率领77级和78级的民乐系、声乐系学生赴汉中012基地实习演出。 9月 应省委指示,学校部分师生赴西安丈八沟国宾馆,为叶剑英元帅演出民族音乐会。 10月 应学校邀请,中央乐团李学全、章棣和、张任富、刘奇、司徒志文等五位演奏家来我校讲学、举办演出。 本月 管弦系部分师生赴京观摩卡拉扬及柏林爱乐乐团演出。 学校先后派遣一批学生赴中央乐团学习,有倪志杰(长笛)、张小平(长笛...
2月 2月及9月,77、78级新生先后入学。两个班级共有学生115名。其中男生79名,女生36名。来自文艺团体的62名,本校附中升学的27名,应届高中毕业、待业青年和其它社会青年26名。全部学生中,学习民族乐器的39名,管弦乐器的45名,钢琴4名,声乐20名,作曲6名,音乐理论1名。 本年起,新入校学生学制被正式确定,其中作曲专业学制五年,管弦系、钢琴系、声乐系、民族器乐系学制四年,师范系学制三年。 10月 11...
10月 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自此恢复。 11月 3日,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出《关于1977年招收研究生的通知》。“文革”期间长期中断的招收培养研究生工作自此开始恢复。 本月 根据教育部指示,学校恢复高考招生考试制度,77、78两届大学和附中同时进行考试招生,新生于1978年2月、9月入学。
8月 经陕西省文化局批准,《延安歌声》改为“内部发行”,16开铅印本,雷家駪任编辑部主任。 10月 粉碎“四人帮”,学校召开庆祝大会。
4月 音乐系教师郝毓华、李仲唐、周延甲、雷家駪等创办系刊《延安歌声》,采用16开本形式,自刻蜡板,油印发行。 5月 本月至10月,教育部部长周荣鑫根据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开始积极整顿教育工作,力争使教育战线上的混乱局面有所扭转。 12月 2日,《红旗》杂志发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批判组的文章《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自此,“四人帮”在全国拉开了“反击右倾翻案...
3月 本月至4月,学校上下开展“批林批孔”,批判所谓“修正主义教育回潮”。 为战备疏散,全校师生搬迁至眉县经区公社石头河垦荒劳动,组建“西安音乐学院眉县农场”,作为“开门办学”的基地。
9月 28日,省革委会发布(1973)84号文件,中共陕西省委1973年9月20日决定,将“陕西省艺术学校”恢复大学学制,改名为“陕西省艺术学院”。恢复后的学校,设美术、音乐、戏剧、师范四个系。开始招收大学学员。院长刘恒之;音乐系主任刘大冬,副主任鲁日融,支部书记戴明瑜,教务处长梁光。
5月 24~25日,学校第三届党员大会召开,产生了新一届党委。 6月 26日,据陕革改组(72)093号文件,省委同意,成立省艺术学校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邓福洪为书记,刘恒之、刘蒙天、刘士欣为副书记。党委常委6人:邓福洪、刘恒之、刘蒙天、刘士欣、安振魁、姚自卫。党委委员13人:邓福洪、刘恒之、刘蒙天、刘士欣、安振魁、姚自卫、王丙应、周真、冯志宏、尚昌乐、肖焕儒、戴明瑜、屈忠信。 本年 在上年“9&mi...
3月 本月至5月,我校部分教师在宝鸡参加由省文化局主办的“全省学习移植革命样板戏学习班”,与宝鸡市秦腔剧团合作移植并排练秦腔《沙家浜》。参与人员包括:作曲教师屠冶九、强增抗、米希(戏曲研究院),理论视唱教师高士杰、王光耀、朱培元。参加演奏的有:管弦系教师严隽慧、李武华、赵振霄、王羽、张富山,民乐教师张棣华、元修和等。此外还有时任延安民众剧团单簧管演奏员迟铮、宝鸡秦剧团小提琴演奏员陈士森...
5月 我校部分师生参加由省戏曲研究院举办的“普及革命样板戏学习班”,移植了秦腔《红灯记》,郭石夫、屠冶九、强增抗参与唱腔设计,鲁日融参与乐队排练。 7月 “文化大革命”前最后两届(1969、1970届)毕业生全部离校。
3月 遵照毛泽东主席批示,学校落实政策,“清队”中被揪出的干部和教师先后获得“解放”。 12月 根据上级指示,学校进行“战备疏散”,绝大多数师生及家属先后疏散到眉县石头河农厂(西安音乐学院农场)。
5月 在学校“清理阶级队伍经验现场会”(简称“清队”)中,许多老师受到错误批判和人身攻击。 8月 28日,经兰州军区批准,学校“革委会”宣告成立,并举行隆重的成立仪式。“革委会”由15名委员组成,其中学生9人,干部3人,工人2人,教师1人。“革委会”主任为刘士欣。
1月 30日,学校“革命造反委员会”,召开“夺权”大会,夺取了校党、政、财、军(武装部)大权。 10月 “革命造反委员会”、“井冈山兵团”两大群众组织负责人开会谈判,达成了实行“革命大联合”的协议,决定成立学校“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
3月 本月至4月,我校师生集体创作、演出题为“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专场音乐会,在西安民主剧院上演多场,社会各界反响热烈。随后,《光明日报》驻西安记者针对我校1964~1966年间五场歌颂社会主义建设与英雄人物的专题音乐会,以及在校师生在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和艺术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于本报头版头条进行专题评述,引起全国艺术院团热烈反响。 6月 本月起至1976年10月,十...
4月 罗马尼亚通讯代表团来校进行交流演出。 5月 我校师生结束西乡“社教”运动返校,创作演出“《大巴山凯歌》专题音乐会”。在西安民主剧院公演数十场,《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分别专版评述音乐会演出盛况,社会反响良好。 8月 我校师生创作的《大巴山凯歌》改编的《社教组歌》,由刘大冬、鲁日融领队赴兰州参加“西北音乐舞蹈调演大会”。 11月 本月30日至12月2日,学校第二届党员大会召...
3月 本月至4月,附中师生由泾阳劳动学习后返校,举办“三月音乐会”。曲目包括合唱《越南人民打得好》(赵季平作曲)、《纺织女工三姐妹》(石夫作曲)、《女社员》(陈代霖作曲)、弹拨乐合奏《亚非拉人民齐战斗》(鲁日融编曲)等。 受陕西省政府外事办指派,我校师生赴延安参加接待越南外宾的“延安颂”综合音乐会。节目在“三月音乐会”基础上,增加由刘大冬、王延贞等创作的合唱组曲《延安颂》。演出由党办主任...
2月 由我校教师组成的巡回演出团在西安、宝鸡、汉中三地巡回演出,成员包括声乐系教师成嘉祜、王延祯、陶立玲;民乐系教师杨少彝、刘长生、鲁日融、元修和、刘达章、常治国、顾鑑浩等。 5月 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首届二胡演奏比赛在上海举行,我校青年教师鲁日融演奏的原创作品《秦腔主题随想曲》,获“新作品演奏优秀奖”,这是我校首次跻身全国性音乐比赛获奖行列。 8月 我校教师组成演出团赴成...
1月 3日,据省委下发【陕发(62)号】文,省委1961年12月25日常委会批准,将原党总支改为“西安音乐学院党委员会”。 本月,根据上级指示,附中压缩农村户口学生126名,送返原籍。
2月 我校第二批干部下放到宝鸡市凤县双石铺劳动锻炼,由梁彦霄任队长,鲁日融任副队长,成员包括王光耀、马绍宽、吴致祥、张棣华、马慧玲、顾仪方等。 6月 文化部抽调鲁日融赴京参加“全国艺术院校民族器乐教学教材会议”筹备会。 7月 受文化部委托,“首届全国古筝教材会议”在西安音乐学院举行。会议筹备组由梁光任组长、鲁日融任副组长、周延甲任秘书。 8月 二胡教师鲁日融、史振...
4月 学校 “第一届群英会” 召开。 7月 民乐系系主任二胡教师鲁日融、琵琶教师杨少彝、古筝教师周延甲一行赴四川音乐学院交流讲学。期间,签署《两院互派民乐教师开展教学与学术交流协议》。 8月 4日,陕西省高教局发来“(60)高办字第0586号”文件,内容如下:根据省委7月4日会办骥字第156号批复:同意将西安音专改名为西安音乐学院。随函发来“西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