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西安音乐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作者:教务处浏览:960发布时间:2014-10-23 分享到

一、学校简介

   西安音乐学院是一所培养音乐艺术专门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9所独立设置的音乐专业院校之一,也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府,隶属陕西省教育厅。学院创建于1949年,前身为贺龙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1956年改建为“西安音乐专科学校”,1960年升格为“西安音乐学院”,1980恢复“西安音乐学院”建制。学院现有艺术学理论和音乐与舞蹈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门类两个:“艺术学、管理学”;专业类四个:“音乐与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设计学类、工商管理类”;9个本科专业:“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编导、舞蹈表演、录音艺术、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管理”。设有音乐学、作曲、声乐、管弦、民乐、钢琴、舞蹈、7个系;现代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2个二级学院和视唱练耳教研室、基础部、附中、艺术学理论研究室等教学部门,附设的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还有由学院师生组成的交响乐团、交响管乐团、民族管弦乐团、西安鼓乐艺术团、秦筝艺术团和合唱团等艺术实践团体。现有在校本科生3885人、研究生400人、附中学生490人。学院业余音乐培训中心注册学生4000名,每年为社会业余音乐考级2万人。

建校65年来,学院已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和教学管理队伍,积累了相当的教学、科研成果。现有专任教师35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3人、副高级职称12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历的比例达50%,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教学成果奖4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改项目16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项目7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项目22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研究基地3个。学院还开设了“乐府讲坛”、“博雅论坛”两个开放性学术交流平台,建有两个独具特色的博物馆——西北民族音乐文化展馆和西安鼓乐学术馆。

 

西安音乐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统计表(98项)

 

多年来,学院着力加强音乐文化交流,与欧洲、美洲、亚洲十多所著名的音乐学院和艺术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承担培养外国留学生工作。

学报《交响》创刊于1982年,是面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音乐学术季刊,现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学院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级文明校园”。

 

 专业综合

改革试点

精品资源

共享课

精品

课程

教学团队

教学

果奖

校外实践

教育基地

教学

示范

中心

人才创新

实验区

3

省级

1

国家

1

国家

8

省级

2

7

6

5

6

4

16

23

省级

7

国家

1

国家

3

省级

1

4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首先确立培养目标定位:“以培养音乐与舞蹈艺术专业人才为基本定位,以适应社会需求培养艺术复合型人才为努力目标,以遵循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办学高点。努力做到表演、创作实践型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型人才培养并重,艺术教育型人才与艺术管理型人才培养并重,专业精英型人才培养与大众普及型人才培养并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陕西,服务西北,面向全国,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音乐、舞蹈、艺术研究、文化管理、艺术与科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西安音乐学院2013年全校本科专业9个,当年本科招生专业9个,当年无新增专业和停招专业。

 

西安音乐学院现设本科专业

学科门类

专业类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备 注

(代码13)

艺   术   学

音乐与舞蹈学类

(代码1302)

音乐表演

130201

基本专业

音乐学

130202

基本专业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130203

基本专业

舞蹈编导

130206

基本专业

舞蹈表演(2012年)

130204

基本专业

戏剧与影视学类

(代码1303)

录音艺术(2010年)

130308

基本专业

设计学类

(代码1305)

艺术与科技(2011年)

130509T

特设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2012年)

130508

基本专业

管理学

(代码12)

工商管理类

(代码1202)

文化产业管理(2011年)

120210

基本专业

 

3、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我校有各类在校学生4779名,其中,本科生3885名,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81.2%、研究生400名,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8.4%、附中学生490名,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10.3%、外国留学生3名、香港学生1名,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0.1%。400名研究生中学术型215名、专业型185名,3885名本科生中,音乐表演专业学生1835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1405名、其余专业(舞蹈表演、舞蹈编导、文化产业管理等)学生645名。

4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2013年,我校录取学生956名,文化成绩最高的529分、少数民族省份最低242分,均为所在省份二本分数线的70%以上,其中,300分以上占95%、350分以上占68%、400分以上27%。由此可见,招生数量虽然增加但文化成绩不降反升,说明生源数量充足、质量在逐步提高。近年来,我校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文化最低控制线始终是最高分。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我院已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和教学管理队伍,全院教职员工509人,专任教师351人。生师比为11:1,教师岗位占全体在校教职工比率为61.9%。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169人,占48.2 %;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294人,占比83.8%。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3%,具有外校学缘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

2、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院在预算中坚持“教学优先”的原则,特别保障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2013年本科专项教学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经费总额)70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0.34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0.094万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支出经费均值)164.74元。

3、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教学用房及设备:教学用房总面积63551.96平方米,生均面积15.80平方米;实验室总面积2650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21.68平方米。

2013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92.77万元,当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27万元。

4、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及教学设施

教师琴房314间、学生琴房644间、多媒体教室40间、语音教室4间、计算机教室2间、舞蹈教室10间、钢琴1299架。开放时间为上午8时—晚10时,保证每个学生,每天3小时以上的练琴时间。

教学排练设施:小型演奏厅2个、管弦乐队排练厅1个、民族管弦乐队排练厅1个、合唱排练厅1个、秦筝排练厅1个;学术报告厅1个,艺术中心(含音乐厅1个、歌剧舞剧厅1个、室内乐演奏厅2个)、图书馆1个,库存乐器(物品/道具)1425件、演出服装2977件。随时保障和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科研设施:录音棚1个,电子音乐实验室5间,专家音乐工作室4间,设备先进。录音棚总面积约175平米,控制室总面积约42.3平米,可录制大型管弦乐队作品,录音设备属国内一流。实验室、专家工作室可满足目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常开展。

图书资料建设:2013年:图书总数293639册,生均71册;电子图书16万册,生均39册;电子期刊2000册。图书馆以主动服务、提升业务能力为目标,对电子资源建设投入大量精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从而使师生获取资源更加便捷,促进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建设:校园网已铺设光缆6.61公里,建设安装网络信息点3800个,覆盖连接全院教学、办公及住宅楼宇20余栋。校园网为千兆主干网络,采用双核心三层全交换架构体系;校园网络使用双出口链路和策略路由,实现与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的千兆光纤互联访问,出口总带宽为534Mbps,其中教育网出口34Mbps,公网出口500Mbps,为全院教职员工提供国际、国内网络信息资源的访问服务。校园网内部提供了DNS、WWW、FTP、网络防病毒等基础网络服务;通过流量控制、带宽管理、带宽预留、计费认证等出口管理功能实现校园网络监测管理;通过用户端口准入控制入网机制和全网防病毒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校园网信息安全。

近年来,我院不断加强校园网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开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平台、教务管理平台、精品课程申报平台、一卡通系统、招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资源VOD点播系统、音乐专业基础课教学课件资源、校园网站系统、财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应用服务系统已搭建完成,为我院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创建了良好的网络信息化应用平台,在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1、专业建设

我院首先确立学科专业定位:“以音乐与舞蹈、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为主导,协调艺术创作、表演、教育、研究和管理等专业领域的平衡发展,重点扶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积极推进新兴、边缘和交叉学科建设,构建以音乐与舞蹈学科专业教育为中心,兼备艺术学理论教育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群”。

(1)积极开展调研,完善学科专业布局

为了做好学科专业布局工作,我们必须做到:一要对市场人才供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内地方经济对行业、岗位群的需要以及应用型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以此作为设置专业的主要依据;二要客观分析设置专业的必要性,分析学校自身条件的可行性,不仅要对专业设置的前瞻性进行分析,还要对专业的“热门”和“冷门”,“长线”和“短线”做出冷静的分析;既要分析毕业生的能力是否能满足用人单位需要;三要紧盯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学校服务地方水平。

(2)依据学科规划,科学合理增设新的学科专业

     2010年以前本科专业学科门类只有1个(艺术学),专业类2个(戏剧与影视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名称5个(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舞蹈编导、录音艺术)

2011年本科专业学科门类增至2个(艺术学、管理学),专业类增至4个(戏剧与影视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设计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名称增至7个;(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舞蹈编导、录音艺术、文化产业管理、艺术与科技)

2012年本科专业学科门类2个(艺术学、管理学),专业类4个(戏剧与影视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设计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名称增至9个;(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舞蹈编导、录音艺术、文化产业管理、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艺术、舞蹈表演)

西安音乐学院2013年全校本科专业9个,当年本科招生专业9个,当年无新增专业和停招专业。

通过对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造。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得到加强。学科专业结构得到合理布局。面向经济建设和就业市场需要的高新技术类、技术应用类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合理解决,应用学科专业,新兴、边缘和交叉学科专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着力夯实基础学科专业,构建协调发展的学科群体。

2、完善规章制度,重视教材建设

我院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成立了教材建设委员会,指导教材建设及教材研究工作。完善了规章制度,制定了《西安音乐学院教材建设管理细则》,全面规范了教材的管理工作,现有省级优秀教材6部。如:省级优秀教材《基本音乐理论教程》(朱玉璋著),该教材吸收了乐理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音乐声学、音乐数学、视唱练耳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在传统理论的继承与学科观点的创新方面表现如下:(1)力求基本概念的定义简明确切;(2)力求准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涵盖面;(3)力求在具体内容的学习方面给予学者必要的方法提示或思路引导;(4)力求保证体系的完整性做到理论叙述详略得当;(5)力求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创新;(6)力求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的结合等。

 

省级优秀教材统计表

 

教材名称

奖 项

作者

批准文号

《基本音乐理论教程》

(省级)二等奖

朱玉璋

陕教高(2009)49号

《影视鉴赏》

(省级)二等奖

仵 埂

陕教高(2009)49号

《歌曲手风琴伴奏技法》

(省级)二等奖

白陆平

   陕教高(2011)45号

《意大利语语音》

(省级)二等奖

周 玲

   陕教高(2011)45号

《视唱练耳分级教程》

(省级)二等奖

视唱练耳教研室集体编著

陕教高(2013)24号

《钢琴基础教程》

(省级)二等奖

李壮壮

时江月

刘玉茹

陕教高(2013)24号

 

3、加强教材选用管理

(1)加强对推广使用优秀教材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教育部规划教材、国家级重点教材、省部级优秀教材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明确教材建设工作在高等院校发展中的作用。

(2)加强教材选用管理,规范选用程序,大力推广、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国家级重点教材、省部级优秀教材。4年之内选用优秀教材率达到70%以上;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缩短使用周期,使用近3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达到60%以上;鼓励直接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

4、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设有音乐学、作曲、声乐、管弦、民乐、钢琴、舞蹈、7个系;现代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2个二级学院和视唱练耳教研室、基础部等教学单位。

(1)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新版培养方案的修订,遵循专业音乐教育特殊规律,根据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院各专业方向在师资、科研、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源状况,在2009版《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视对课程的规范,对人才的社会需求进行调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同时参考国内同类院校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限定选修课、室内乐、合奏课等内容,增大了实践类课程的比例,注重特色鲜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3年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173门。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59.82%,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27.33%,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67.28%,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为33.4%。

(2)以科学、系统地设置课程计划,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为重点,以限定选课方案为突破口,从实用性出发,从学生进入社会工作的需求入手,建立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音乐专门人才为目的,更全面、更深化的教学改革与教学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3)加强公开课教学,推动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公开课教学的开展,是促进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鼓励教师将小课程挪移至大课堂进行教学,建立大课程、小课程的互动,可培养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学生相互了解,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学习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现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进程。

5、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与审核

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与审核。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可选择论文形式或者音乐会形式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必须做到一人一题,论文字数要求3000—5000字不等;答辩环节限定每个学生在五分钟内宣讲,10分钟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根据学生论文内容和现场答辩,给予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成绩,并在毕业生论文中评选优秀论文若干篇,给予表彰和鼓励。

6、积极开展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情况

实践基地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完善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由我院教师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使学生将学到的艺术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为学生适应社会与就业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2013年《西安音乐学院—陕西省洛南中学艺术学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西安音乐学西安音乐学院--西安五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教学实践基地》获批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2)学院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情况

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着“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育人作用,2013年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项,学院共建立17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积极拓宽新的活动领域,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服务。在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积极倡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青年学生就业见习能力。通过开展“激扬青春•创业英雄进校园”交流活动,举办“就业大讲堂”系列讲座、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提高就业创业竞争力。

7、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建立分类、分级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分级教学是近年来我校根据办学定位,遵循音乐艺术教育规律,培养创新性人才实施的新举措。分级、分类教学将充分发挥各专业的资源配置,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以形成我校的教学特色。目的在于带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如:钢琴系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①演奏型人才培养方案:对该类型学生的培养坚持课堂与音乐会并举的形式,教学内容按照国际比赛标准进行。②演+教+研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这类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奏水平,开发其教学能力,挖掘其音乐研究能力。③艺术指导型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这类学生演奏基础较好,合作能力强,能较好的诠释作品,音乐修养全面。培养社会需求的钢琴伴奏、重奏、室内乐演奏、声乐艺术指导人才。

又如:管弦系、声乐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①举行首次分类、分级遴选音乐表演专业管弦乐器演奏方向优秀学生公开教学。②举行第二次分类、分级遴选表演音乐专业声乐演唱方向优秀学生公开教学。

再如: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依据《西安音乐学院本科“表演专业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①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系统培养的观念。②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创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组织管理制度等要素,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③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完善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发展性、教育性。制定了科学、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活动。

五、质量保障体系

1、抓教风与学风建设

  实行《院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听课制度》,要求院领导:每人每学期听课次数不少于五节;主管教学、科研副院长: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十节;副处长以上双肩挑干部: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五节;副处以上其他干部: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三节。

2、实行教学督导制

   依据《西安音乐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细则》,在院长和主管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对本院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咨询和决策依据。

3、实行青年教师考核制

依据关于印发《西安音乐学院青年教师专业评估考核实施办法》本院四十岁以下各学科在职、在岗、在编的青年教师进行专业评估考核。成绩获优秀者,由学院结合双年度表彰活动予以奖励,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职称,优先提供国内外深造机会。成绩获良好者,边工作边自修,并须向所在系提交两年期的自修计划,由所在系督促指导下继续提高。成绩及格者,离岗自费进修一年,期满后再次参加考评,仍未达到良好分数线者,调离教师队伍,另行安排工作。成绩不及格者,调离教师队伍,另行安排工作。评估考核结果由人事处存入个人档案。

4、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教学纪律

依据《西安音乐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为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和杜绝各种教学事故的发生,对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因人为的因素而引发的导致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下降等影响较大的事件或行为。

教学活动中所有任课教师(含专职教师、返聘教师、外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违反教学工作纪律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事故。其范围涵盖教学纪律、教风学风、考试管理、阅卷、毕业论文评审、成绩管理、教材保障等。按照《西安音乐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所认定的教学事故的等级分为三级:一级(重大),二级(较大),三级(一般)。提出处理意见,并在年度考核、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聘任等工作中,必须与教学事故的处理结果挂钩。

5、教学质量保障及监控措施实施情况

依据《西安音乐学院教学工作管理条例》,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估。

(1)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

①实行公共课教师签到制。教师须在值班室登记上课节数、班级、教室以及领取钥匙时间,签到情况与课时工资挂钩。

②实行专业个别课教师签到制。教师结束授课,由学生签名认可,签到情况与课时工资挂钩。

③实行专业个别课授课质量评价体系。依据教学态度、教学纪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评价指标,得出授课质量优、良、中、差的评价结果。依据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管理条例,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考查考核。通过抽查教师上课记录和学生学习笔记,掌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例:教学督导组对专业课教学记录检查情况汇总(2013年12月)

 

系别

应收册数

实收册数

未交册数

评   价

音乐教育学院

84

80

4人(产假1人)

14

59

7

民乐系

45

45

0

11

28

6

声乐系

34

26

8

5

19

2

现代音乐学院

19

17

2人(病假)

3

12

2

管弦系

56

51

5(出国4人)

13

34

4

钢琴系

33

28

5

6

20

2

视唱练耳

5

5

0

2

3

0

作曲系

10

6

4

0

6

0

合计

286

258

28(9.8%)

54(18.9%)

181(63.3%)

23(8%)

 

④教师外出举办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教学观摩、专业比赛等活动,必须填写申请表提出申请,由系主任、人事处长、主管教学副院长签字后方可离校,返校后必须安排时间补课。

⑤若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方法及授课效果有反应,教务处将依据相关规定,对任课教师所在系提出质询,并将课堂教学质询单发至该系,待问题处理结束后,由系主任在回复单签字予以回复。

(2)对学生的上课考勤管理

①任课教师必须坚持点名制度,准确记录学生出勤情况,认真填写考勤报表。

②学生因病、因事须履行请、销假手续,如违反纪律按照《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考勤办法》给予相应的处分。

(3)狠抓教学质量 建立教学管理体系

建立了教学管理平台、教学质量工程平台、琴房管理平台、西安音乐学院教学监控中心,形成了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

(4)抓教学改革项目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意识

以“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科研项目、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抓手,鼓励教师申报项目,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了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意识,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5)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 规范教学秩序

进一步规范教学秩序,端正教风、学风,加强师德建设,成立教学督导组,对本科生教育及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督查,面向第一线,对教学过程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组织专题调研、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改进办法和举措,使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六、本科生毕业、学位授予、就业及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1、2013届毕业总人数894人,结业人数7人,结业率0.78%。毕业率99.20%。学位授予率达到99.20%。体质测试达标率51%。学生学习满意度85%(问卷调查法)。

2、2013年招聘过我校2名以上毕业生的242余家用人单位作为调查样群,综合不同的评价指标,结合平时得到有关信息,我们认为用人单位对使用本校毕业生后的评估鉴定为:毕业生“合格率”(各项指标均被评价为“一般”以上的)在65.28%以上;各项指标均被评价为“强”或“较强”以上的“优秀率”在34.71%左右。认为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具备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占79.75%。

2013届我校共有本科毕业生894人,分布在10个系,28个专业方向。6月初次派遣率为72.71%,2013届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78.5%,本科生出国、考研率为12.52%。

七、特色发展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竞赛活动推行教授、副教授公开课教学,实行青年教师专业评估考核制度,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打破专业个别课教师一节课只教授一名本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组织教授、副教授面向全院学生讲授专业课程。对讲师和助教逐个进行专业评估和教学法考核,不合格者离岗培训学习。此活动的开展和制度的实行,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对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眼培养优秀乐队演奏人才,开设室内乐课程教学。积极适应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打破长期以来一对一教学的独奏人才培养模式,在音乐表演专业(钢琴、管弦乐、民乐演奏)普遍开设了室内乐教学,举办近20场对外公开实践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有效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西安音乐学院在近几年针对教育教学改革意识问题,一方面狠抓教学质量。建立了教学管理平台、教学质量工程平台、琴房管理平台、西安音乐学院教学监控中心,形成了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另一方面狠抓教育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科研项目、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抓手,鼓励教师申报项目,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了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意识,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在一方面进一步规范教学秩序,端正教风、学风,加强师德建设,成立教学督导组,对本科生教育及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督查,面向第一线,对教学过程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组织专题调研、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改进办法和举措,使我们西安音乐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教育教学改革蔚然成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为音乐艺术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文章录入:宣传部